(本网讯 记者 陈灏 通讯员 沈平 王欣怡 祝非凡 ) 场景化教学,大咖级教师,一体化建构,不一样体验;在线思想洗礼,思考强校担当,增强职教自觉,续写职教篇章。一堂思政大课,在我校师生中激起强烈共鸣。
9月17日下午,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会同人民网联合推出职业院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系列课程拉开帷幕。本次“思政大课”第一堂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为主题,分别由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晓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商业学校思政课教师王珂讲授,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变成“红色大课堂”,为全国职教领域师生呈现了一堂思政公开课、示范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的授课,带领我们“穿越”到中共一大会址,让我们见证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颜晓峰教授是从太行山脉里的军队炊事员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出生于江苏的颜晓峰,17岁时入伍,烧火做饭、养猪种菜,在太行山脉的山坳里承担军队的后勤工作。怀着对知识的饥渴,颜晓峰坚持每天晚上在油灯下阅读那本炊事班唯一的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盏油灯、一本‘反杜’,竟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在反复读了这本书后,颜晓峰被书中的理论深深吸引,与理论的不解之缘也就此开始。颜晓峰一路向前,孜孜不倦,几十年耕耘,2020年,获聘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们要不忘教育初心,担当职教使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财经与旅游学院潘艾华教授说。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等在演进、拓展与升华。
自党的十六大开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中“有”字不再保留,首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更为简洁、有力的概念。这一概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独立意义,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相应的衍生提法也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提法随之出现。
“从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我们始终不懈奋斗、辛勤攀登,一起向未来!”2021级教育与艺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郑芳同学深有同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条基本方略,是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政治原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用红色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踏上奋斗的新征途”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欧阳雪说。
护理学院戚怡晨同学表示“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练好技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上好用好大思政课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是同中求异、异中显同,彰显了“同课异构”的价值意蕴,成为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可行的一种“打开方式”。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于核心育人目标引领,厘清不同学段和教学层次,实现思政育人螺旋上升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百年辉煌承载着巨大思想道德伟力,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本次系列课程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给我们上好理论信念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和道德教育课,全体师生受益匪浅。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说,今天的“大思政课”要有“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的气势,思政课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声有色。“从‘水课’到‘金课’,这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思政课也要做到理论要深、材料要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晓培表示。
我校思政课教师深有同感。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抓住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践行痛点的“结合点”上,凝练学生成长主题,围绕教材主题和学生成长主题,推进“对分教学”等,强化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学”为中心;实施“孝道中国”演讲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三性一力”,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
“我们既可以把课堂搬到社会和现场,也可以把社会现场搬到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多多学习和思考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育与艺术学院田梦程老师很受启发。
以人为本,以师为先。湖北职院出台思政课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师配置管理、素质能力提升、评价激励机制等关键环节,推出落实措施,改革创新机制,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进教室听课,走上讲台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发掘“中国孝文化之乡”思政资源,建设了新时代“孝道中国”思政课;构建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在内的思政课程群。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成效。
教务处黄文军副教授认为“我们要发挥好‘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作用,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更多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融入思政工作和教育教学,让大学生在思想上受洗礼、在行动上有体现”。
职业教育 行走在“春天”里
红色,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重要成果和鲜明特征,是筑牢文化自信、凝聚时代力量、奋进伟大征程的内在支撑和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我校所在地---孝感,山川秀丽,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徐向前指挥的双桥大捷、李先念指挥的中原突围等战役堪称经典;这里是抗美援朝战争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之英雄15军的驻地。这里走出了刘华清、徐海东、王新亭、刘震等50多名开国将军,红色文化特色鲜明。我校发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华孝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党建和思政政治工作环节,引导大学生坚定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文化名城,钟灵毓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澴水之滨,文化高地;大美beat365亚洲官方网站,“道德群星”和“创业群星”闪耀,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职业教育中,要融入红色文化。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德技并修,争取培养出更多的新时代未来工匠”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健很有感触。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22年4月20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较完善的界定,从法律的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把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抗美援朝战争中15军卫生员王清珍等红色故事,引入护理课,效果好” 卢珊副教授说。卢珊老师与同事一道,指导学生获得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二等奖。
湖北职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百年再出发 喜迎二十大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7·26”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定了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引了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作了明确宣示,为未来五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提供了行动纲领。
当前,我校师生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推动工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面对校融媒体记者的采访,医学院药学专业教研室主任高保英对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充满期待。陈璇、伍伶俐、王义剑等老师表示要在“强校有我,争创一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卫生技术学院2020级学生孙梦同学说,红心永向党,一起向未来,学好本领,去建设美丽的家乡。
“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学好党史,用好党史,要从自身做起,干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内涵发展而不懈努力”口腔医学院朱星说。口腔医学院青年教师朱星,和同事吴作红、肖严在2022年“中银杯”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上荣获团队一等奖。
在职教的“春天”里,强校有我, 唯有担当;在历史的机遇中,争创一流,重在实干。价值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在新时代,湖北职院师生员工心怀“国之大者”,勇担职教使命,不断锐意进取,把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孝感、服务湖北、辐射全国、接轨国际,增强职业教育自觉,坚定职业教育自信,积极投身“强校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悉,“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系列课程之第二课、第三课等,将由中国人民大学马院副院长陶文昭、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等主讲。
(审核:田寿永)